close

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從日本的儒學傳統,到經歷現代性與後現代的哲學反思與轉化
本書呈現東亞視野之下的日本哲學最新研究面貌

  所謂的「日本哲學」,並非是一種帶有民族主義和本質主義的哲學,而是一種包含不同傳統和多元性的跨文化哲學運動;而「東亞視野」也不是意謂一種封閉式的區域主義;反之,本書是旨於解構「日本」和「東亞」的論述,從而重建哲學的開放性與多元性。

  本書透過三部分論述東亞視野下的日本哲學。第壹部分是日本哲學的傳統,目的是展現所謂「前現代」的日本哲學,包括日本儒學的哲學思維。第貳部分是日本哲學與現代,議題包括現代性、後現代和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的哲學反思。第參部分是日本哲學的轉化,包括西田幾多郎、西谷啟治和九鬼周造在身體、存在與時間、生命等哲學議題上的獨創性,從而察看日本哲學的研究進展。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林永強


  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特任副教授,研究興趣主要圍繞東亞哲學,特別是現代日本和中國哲學。

  近期著作包括:〈西田幾多郎とT.H.グリーンートランスカルチュラルの視点から〉(《日本哲学史研究》第10號,2013)、〈국가와 천황: 니시다 기타로의 정치철학〉(《일본비평》,ソウル大学日本研究所編,第9號,2013年8月)、《日本哲学の多様性―21世紀の新たな対話をめざして》(與張政遠共編)(京都:世界思想社,2012)、〈西田幾多郎與牟宗三:跨文化倫理學說的可能性〉(《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9卷第2期,2012年12月)、〈善と道徳―西田幾多郎と新儒家〉(藤田正勝編:《「善の研究」の百年――世界へ世界から》,京都: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2011)等。

張政遠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講師,研究興趣為日本哲學與現象學。

  近年發表的論文包括:〈西田幾多郎の哲学におけるポテンシャルとリミット〉、《日本哲学の多様性―21世紀の新たな対話をめざして》(與林永強共編)(京都:世界思想社,2012)、〈他者との共感―西田幾多郎とM・シェーラーの現象学的倫理学〉(《生きることに責任はあるのか―現象学的倫理学への試み》,弘前:弘前大学出版会,2012)、〈経験をめぐって──西田幾多郎の「基礎づけ主義」〉(《「善の研究」の百年――世界へ世界から》,京都: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2011)、〈從京都學派到現象學──西田幾多郎的現象學哲學〉(《跨文化視野下的東亞宗教傳統:當代新儒學與京都學派》,臺北:中央研究院,2011)、〈第14講日本哲学〉,《21世紀の哲学史》(京都:昭和堂,2011)等。

目錄

前言

第壹部分 日本哲學的傳統
壹、對「古」的態度:論荻生徂徠╱中島隆博
一、荻生徂徠簡歷
二、徂徠的方法論──通過語言追求「古」
三、「先王」制作的「道」與聖人的範圍
四、在日本反復「先王之道」

貳、「經」和「天下」:評述平岡武夫的經史研究╱石井剛
一、緣起:日本漢學與東亞的現代性問題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的平岡武夫 和日本漢學
三、現代中國的世界史意義
四、哲學介入的可能性
五、漢字與經書
六、《漢文學的前途》與後經學時代的「文」

第貳部分 日本哲學與現代
參、比較西田幾多郎與利奧塔如何以「無」來面對現代性╱梁寶珊
一、簡介
二、西田幾多郎如何以「無」面對現代性
三、利奧塔如何以「無」面對現代性
四、比較西田幾多郎與利奧塔對「無」的闡釋

肆、東亞偶然論的諸相:從九鬼周造、田邊元到張文環╱廖欽彬
一、前言
二、為何要談偶然性
三、九鬼周造的偶然論
四、田邊元的偶然論
五、張文環文學中的「偶然」意象
六、結論

伍、西谷啟治〈虛無主義對我們的意義〉的後三一一解讀╱林永強
一、虛無主義與三一一
二、虛無主義:西谷的根本議題
三、虛無主義:歐洲、日本、世界
四、虛無主義:現實與體現
五、後三一一的虛無主義:價值的再思

第參部分 日本哲學的轉化
陸、西田幾多郎的身體哲學╱張政遠
一、引言
二、行為直觀的身體
三、身體的節奏
四、狀況的行為
五、結論

柒、存在與時間:以西谷啟治《何謂宗教》為主的探討╱謝宛如
一、前言
二、存有論的三層結構:「意識之場」、「虛無之場」、「空之場」
三、存在與時間:生死即涅槃
四、結論

捌、《「粹」的構造》與人的存在之詮釋╱王耀航
一、前言
二、方法論的徹底反思
三、文化與歷史現象
四、現象學方法:海德格抑或胡塞爾?
五、海德格之方法──形式顯示(formale Anzeige)

玖、大震災與日本人的自然觀╱野家啟一
一、文明災
二、「無常」與「間柄」
三、日本自然觀的雙重結構
四、結語:「跨─科學」(Trans-science)與「風險社會」(Risk society)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399868
  • 叢書系列:
  • 規格:精裝 / 234頁 / 15 x 21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清代李亦畬《各勢白話歌》云:「雲手三下高探馬,左右起腳誰敢攔。」「轉身一腳載捶打,翻身二起踢破天。」「披身退步伏虎勢,踢腳轉身緊相連。」「更雞獨立分左右,倒攆猴兒又一番。」「雲手高探對心掌,十字擺蓮往後翻。」「再拉單鞭從下勢,上步就排七星拳。」「收身退步拉跨虎,轉腳去打雙擺蓮。」《牛連元轉授之楊氏九訣》云:「高探馬上攔手刺,左右分腳手要封。」「轉身蹬腳腹上占,進步栽捶迎面沖。」「右蹬腳上軟肋踹,左右披身伏虎精。」「左蹬腳踢右蹬式,回身蹬腳膝骨迎。」「單鞭下勢順鋒入,金雞獨立占上風。提膝上打致命處,下傷二足難留情。」「十字腿法軟骨斷,指襠錘下靠為鋒。」「上步七星架手式,退步跨虎閃正中。」「轉身擺蓮護腿進,彎弓射虎挑打胸。」文字雖然粗俗淺近,卻充分說明了太極拳腿法的豐富,及其體用,以及其在太極拳中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了使拳家和讀者能直觀的、全面的認識太極拳的腿法,現將太極拳中或暗或明使用腿法的具體著法斠解如下: 一、白鶴亮翅斠解 白鶴亮翅又叫「白鶴晾翅」或「白鶴涼翅」。右臂上揚亮掌,左臂下落按掌,右腿坐實,左腳虛點,舒臂提踵猶如白鶴亮翅,故名。《太極拳體用全訣》中「白鶴亮翅擠靠分,懸頂坐身寸腿踢」句,形象簡明地說明了白鶴亮翅式的體用要求。即架勢的基本要求是懸頂坐身,基本的技法是擠靠分踢,主要的勁法是分勁,而又不拘泥於此,要隨機應變,所謂懸頂坐身,就是上頂勁虛領,精神提起,以挈其綱領;下拔腰裹臀提襠,尾閭斂垂,以豎其路線。這是因為百會虛領,會陰斂垂,二點成一直線,「成上下之懸」。上虛領,感到頭頂處有一股勁虛虛往上拔;下斂垂,小腹處感到有一股勁甸甸往下沉,軀體好象被無形的兩股恰到好處的勁對拉拔長,即可避免前俯後仰,使通體準直,外形上舒展安逸,精神上虛靈自然,而符合立身中正安舒之要求。攻防時,分展之兩手,一臂直線上提,擠靠架格,或掤或截,而提掤之手沉肩、垂肘、坐腕;另一臂下按分摟,或采或捋,而摟采之手肘不離肋,而又肘不貼肋,腋下留有迴旋之餘地,以稱其力,以衡其身。兩手有分意,有掤意,而又兩膊相系。如此我之兩臂展分渾圓,勁撐而力雄,故敵受我之分,其兩手之力,即分散不整。白鶴亮翅下盤之形勢為後坐步,前(左)腳略縮回提起離地,而足尖輕輕著地虛點。後(右)腿落胯坐實,胯根鬆開圓撐,襠提胯落,尾閭收正,斂臀坐齊腳跟,使下盤穩固而靈動。下盤之兩腿,一足雖提踵虛點,而寓飛踢敵下部之意,且其提踵踮足之勁輸於兩臂;另一腿雖坐實,而非占煞,意含周身氣血川流,通體無滯。精神團聚,含胸拔背,勁貫兩膊,意注四梢,心手雙暢,舒展安適,猶如白鶴展翅,信步夕陽。 總上所述白鶴亮翅勢之特點是上分下踢。分以開敵正門,暴露其襠腹,我本坐身虛勢,提踵踮足之虛腳乘隙起腿飛踢敵之襠腹或脛骨。因白鶴亮翅是稍起身飛踢,所以是以踢敵腹襠為主,以踢脛骨為輔,散手之時亦常實施套腿還踢。其腿法較為複雜。敵受我之分,其勁已落空而傾側,復受我下部之攻擊,必負痛而轟然傾跌矣。故《太極拳體用全訣》云:「舒臂提踵似鶴棲,著意隨心肱貫氣,上分下展開敵門,信步攻防驚天地。」(圖-1,圖-2) ... 圖-1 白鶴亮翅之定式 ... 圖-2 白鶴亮翅之正面 二、退步跨虎斠解 退步跨虎勢,轉身撤步,兩手雙分,其轉身退步的形象酷似跨上虎背,故名。在拳術上通稱「跨虎勢」。此勢外形似白鶴亮翅,但兩手分開要比白鶴亮翅展開得多,腰胯下沉亦相對較低,以顯示其「跨」勢。此外,左手在白鶴亮翅中只有分摟采按之勁,而本勢又含捋挒之勁,右手在白鶴亮翅中只有提掤格截之勁,而本勢又含黏分之勁,這是兩勢手法區別之所在。 《各勢白話歌》說:「收身退步拉跨虎」,《全體大用訣》說:「退步跨虎閃正中」,《太極拳體用全訣》說:「退步跨虎閃正中,如虎勁敵受扼制。」都說明此勢演練的關鍵在於拉轉腰胯,通過弧形撤步後退,將正中點閃開,以引化改變敵來勁的方向,使其全身之力落空,扼制敵的來勢,並乘隙伺機進攻。退步跨虎勢在十三勢中占一個「退」字訣,以退為守,以退為攻,以退為進,是一著「以走制敵」的方法,即拳論所說的「時而宜退,即以退,退以鼓其進。」敵以雙按攻擊,一時難以借力發放,那就以退為進,以迂為直,順勢向斜撤步閃身,用柔韌的走勁牽引對方的剛勁向我身側引化,改變對方的勁力方向,使其直來的按力落空,此時敵雖生猛如虎,亦受我制,從而達到以柔克剛,以柔弱勝剛強的目的。但走也好,退也罷,一定要恰到好處。拳訣說:「斜退得橫,直退易潰。」所以退一定要弧形向斜後撤而不可以用消極的直退法來解決,因這樣既不能改變敵直前而來的按力方向,亦犯了癟丟的毛病,勢必為敵所乘而長驅直入,使自己處於被動的地位。拳訣說:「得橫即得勢,得實即得機。」機勢皆得,有了有利的形勢,為後者創造了有利的反擊機會,則在全局上有了成功取勝的把握。所以在退步斜閃(化)之後,右腿要屈膝坐實,腰胯下沉,這樣才能使下盤穩固,並要在放鬆的基礎上注意上體正直。不要為直而直,硬往上挺拔,也不要為沉而沉,硬往下壓,以致影響腰部的樞紐作用和腰部旋轉的靈活性,同樣也影響了意氣的貫穿,勁力的完整和專注一方。只有做到了以上這一些,才能機勢並得,致人而不致於人矣。即拳訣所謂:「勝在進步占勢,不敗在退步避鋒。」 戚繼光《拳經三十二勢》歌訣曰:「跨虎勢那移髮腳,要腿去不使他知,左右根掃一連施,失手剪刀分易。」「那移」者,閃賺騰挪也;「要腿去不使他知」,暗腿隱發也;「左右根掃一連施」,左右腿連環實施掃蕩(蹚)也。所以有拳家認為退步跨虎勢,潛藏著掃蕩(蹚)腿,只是少林掃蕩(蹚)腿的蛻變和隱化。連環的「掃蕩(蹚)」,只是為了更好的「退步」,為最後「剪刀分易」及暗腿起踢,一擊制敵作墊鋪。同時說明退步閃化時要步隨身換,步法虛實的轉換必須通過身法的轉換來實現。腰部動作通過左右腰隙交替轉換來分虛實,下於兩腿相隨,這樣才能使退步「左右根掃」虛實分明,穩健輕盈而「一連施」。 退步跨虎勢兩手之分謂「剪刀分」,兩手向左右分開要同時進行,分開不宜過快,開始時分開幅度較小,轉腰撤步,左手尚在右臂肘彎處,待對方按力動搖,我兩手進一步分開,兩手的分開亦不宜過早,過早不能充分運用腰力。對於對方直前而來的按力,光用兩手上下硬分是有困難的,應該先轉腰胯退步,引進閃化,改變對方的勁力方向,使其直來的按力落空,然後以我兩腕黏對手兩腕里側左右分之,方見引進落空之妙。此外,應注意分時不能離身過近,兩手上下距離不能過小。否則不足以使對手全身之力落空,而且還容易為敵所乘,借我勢隨機進攻。退步跨虎勢要「輕靈活潑虛實走,如圓似方意綿綿,四肢隨腰內外合,處處圓滿任自然。」轉腰撤步,「左右根掃」,引進閃化,「剪刀分易」要一起協調動作,上下相隨,不先不後。「左右根掃」撤步成虛步時,虛非全然無力,氣勢要有騰挪,有隨時起踢敵之下盤襠腹及脛骨之意。右腿坐實,非全然占煞,重心不上下波動,左虛腿與右胸側有相吸相系之勢,使虛腿不致偏浮。精神貫注,緊要全在胸中、腰間運化。心意帥率,百骸協調運動,內則一心,外則一身,動靜在心,分合在形,起承轉合,始而意動,繼而勁動,轉接一氣串成,則其勢可為也。此時敵雖生猛如虎,其勢亦必受我所制。故《太極拳體用全訣》云:「退步跨虎閃正中,左挒右黏敵落空,虛步寓踢勢騰挪,以走顯神通。」(圖二1) (圖二2)(圖二3)(圖二4) ... 圖二1 退步跨虎之跨一 ... 圖二2 退步跨虎之跨二 ... 圖二3 退步跨虎之定式 ... 圖二4 退步跨虎之正面照 三、高探馬斠解 高探馬是象形會意的拳勢,右掌橫掌撲面身漸高起,表示高探馬頭,故名。一說形容其高高地站在馬鐙上探路,一說因探身跨馬之勢而得名,亦通。 《太極拳體用全訣》說:「高探馬上纏腕采,仰之彌高掌探鼻。」充分說明了高探馬的技擊主要用法是:左手纏腕沉采,是謂一拉,右手高勢探鼻,是謂一打,雙手一拉一打,先拉後打,中間有一個時間差。順勢采拉即為引進,使敵落空,然後乘勢出擊,高勢探鼻一打,後發先至。拉打之時,頸椎、脊椎松沉直豎,背脊有探拔之意,但上體切不可因「探」而前俯後仰。《體用大全訣》說:「高探馬上攔手刺」,則又為左手「攔」,右手「刺」。技法看似和前者左手沉采,右手橫探大相逕庭,其實並不矛盾。因古代攔采是連詞,刺探則是同義的疊詞,現亦有通用,如刺探軍情等。攔採在技擊上往往是連用的手法,「刺」技在此即是指探。楊澄甫《體用全書》明確地說明了高探馬技擊用法:「設敵用左手,自我左腕下繞過,往右挑拔。我隨將左手腕略鬆動,手心朝上,將敵腕疊住。往懷內採回……同時急將右手由後而上圓轉向前,往敵人面部,用掌探去。」則是對兩者矛盾統一的最好注釋。「攔采」的目的,是用粘黏之勁疊住敵腕,往懷內沉采,以抑制其攻勢,並引進落空;「刺探」的目的,不在直「刺」敵之雙目,而是橫掌坐腕高探敵面,能擊則擊之,不能擊則不勉強。因撲面橫探的主要目的是遮障敵眼,使敵迷亂,驚慌失措,為踢腳下取,創造條件和機會。是太極拳上驚下取,上籠下提的典型拳法。因人眼是雙目平置的,故探掌用橫掌,掌緣與眉齊方為得法,用「探」比用「刺」更為確切,所以後人漸漸不用「刺」了。「高探馬」一式誰也不會將它寫為「高刺馬」。有的拳家不明所以,在改編套路或行拳的時候,將高探馬勢演繹為「右掌經右耳側向前探出,掌心朝下,掌指朝前。」顯然是受「刺」字的影響,以四指朝前「刺」敵目了。這樣一來,既失掉了坐腕的意義,又達不到氣垂、肩垂、肘垂之「三垂」,亦不符遮擋敵雙眼的技擊意義,更有違於拳理。顧留馨說:「高探馬式,以撲面掌開始,以擰轉頭頸告終。」以四指朝前「刺」敵目,則何以擰呀?高探馬勢也就有始無終了,殊為不妥。 高探馬下盤之形勢亦是後坐步,前(左)腳提回,蓄勢虛點,意踢對方脛骨,後(右)腿收胯穩坐,膝關節屈而不直,勁似植地生根,足勁下蹬而意上翻,勁起足跟,經於腿,及於腰,終形於手指,由腳而腰而手,總須周身一家,完整一氣,毋使有缺陷處,毋使有凸凹處,致使高探馬勢疊采橫探,手前探勁前發而勢後蓄;坐身起腿,腳前踢勢前沖而意後撐。兩手兩足對拉拔長,曲中求直,源動腰脊,勁貫四梢,心意圓滿,勁氣無虧,高探馬勢之上探下踢,上籠下提,上驚下取,自能舉重若輕,收放自如。 高探馬是太極拳中上驚下取的經典拳勢,套路中以右手探,左腳踢的拗步形式出現,探以遮眼矇敵,使之驚慌,踢以踢敵脛骨之迎面骨為主,也可踩敵腳面。敵受我之探擊,雙眼受蒙蔽,必定驚慌失措,復受我踢脛,勢必向後仰倒,此時乘勢進身斜探,擰轉敵之「馬」頭,敵必受我之力偶而倒地。此即所謂:「高探馬式,以撲面掌開始,以擰轉頭頸告終。」即以正探始,而以斜探終。一些拳家因不明體用,或有始無終,或有終無始,或始亂終棄,以致心、意、神無以斂聚而迷昏;勁、力、氣無由通達而散亂。而太極散手之高探馬常以右手探,右腳踢的順步形式出現,此時之踢,常以踢膝為主。太極拳《十六關要論》云:「縱之於膝」。敵之膝受我踹踢,即傷失縱騰挪移之能,自然受制於人。故《太極拳體用全訣》云:「高探馬上纏腕采,仰之彌高掌探面,上驚下取型典在,金針度眾樂其成。」戚繼光《拳經》說:「探馬傳自太祖,諸勢可降可變,進攻退閃弱生強,接短拳之至善。」足見對高探馬的推崇了。(圖三1,圖三2) ... 圖三1 高探馬之正探 ... 圖三2 高探馬之斜探 四、上步七星斠解 北斗七星(斗、牛、女、虛、危、室、壁)因構圖狀如龜蛇,而被稱之玄武。《楚辭·退游補註》釋曰:「玄武為蛇龜,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謂之武。」為四靈(龍、鳳、龜、蛇)之二。太極拳《各勢白話歌》云:「上步就排七星拳。」說明「上步七星」勢,上步後兩拳交錯封掤架打,下盤成右虛步鏟踢,從側面看,其頭、手、肘、肩、胯、膝、腳七個出擊點的位置,其形勢布排恰似北斗星座天樞、天璇(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瑤)光七星,故名。 上步七星之「七星」除了頭不可亂動亂用外,手可以擊,肘可以頂,肩可以靠,胯可以靠,膝可以撞,腳可以踢。是一著充滿靈氣和兇險的著法。其手部之捶法,筆者已在《太極拳十大捶斟解》中詳細介紹,本文著重論述腿法。 上步七星之形勢亦是後坐步,兩手交錯封架,守則可以藏於九地之下,使敵之勁力順沿「七星」循地而消解於無形,使敵無法偵知我之虛實。攻則能動於九天之上,兩手之掤打,虛腿之鏟踢,隨「上步」逼沖之勢,「七星」突發,勁沖而勢涌,猶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猶如天崩地裂,浪濤洶湧,排山倒海而來,使敵為之驚魂失魄,無所應從,敵受我之「七星」攪沖劈重,自然潰不成軍。故戚繼光《七星拳訣》曰:「七星拳手足相顧,挨步逼上下提籠,鐃君手快腳如風,我自有攪沖劈重。」 上步七星是太極拳中上籠下提之經典拳勢。「籠」者籠環,籠罩,虛籠之謂。兩拳交錯,環臂圓滿,籠環逼化,將敵籠罩在我既圓且滿的掤勁之下,意氣鼓盪,意遠而勁長;虛腿同時徑直向前鏟踢。直線踢敵脛骨之正面,即迎面骨。因其勁短促,起腳又低,故稱之為「寸腿踢」。太極散手「上步七星」之踢亦有幅及襠部的,只是以踢迎面骨為主罷了。敵受我上之長勁籠環逼化,下之短勁鏟踢,必立仆於地。(圖四1、圖四2) ... 圖四1 上步七星之定式 ... 圖四2 上步七星之正面 「白鶴亮翅」、「退步跨虎」、「高探馬」、「上步七星」四式腿法小結:綜上所述,該四勢均為象形會意的拳勢。其中「白鶴亮翅」勢與「退步跨虎」勢都屬於分踢之勢而歸於一類。然其兩手之分法大有異處。白鶴亮翅以上下垂直展分為主,分以開敵之胸腹正門,以實施正面踢或套踢。而退步跨虎以左右展分為主,分以閃開自己之正中,使敵來勁改變方向而落空,以實施「左右根掃」後之弧形起踢,故又稱之「拐踢」。而「高探馬」勢與「上步七星」勢因均屬於「上驚下取」「上籠下提」之勢而又歸屬一類。其驚籠之手法亦完全不同。「高探馬」以一手疊采,一手橫探遮障敵眼,下虛步坐身踢敵脛骨,以實施「上驚下取」。而「上步七星」以兩拳交錯封掤架打,下坐身虛步鏟踢敵脛骨之迎面骨,以實施「上籠下提」。此四勢之身法的共同之處是都為虛步坐身,所以決定了它是以守為主,以守為攻的招式。它的身法又決定其主要的攻擊手段是防反「短促突擊」的踢,且是踢敵下盤,尤其是踢敵脛骨之正面,即「迎面骨」。因脛骨是人體中最堅硬的骨頭,其「迎面骨」成銳形,且附(護)肉最少,幾乎就是「皮包骨頭」,所以俗稱「討飯(乞丐)骨」,最經不起擊,此外受踢必「蹶然負痛而跌仆」。因此踢法,尤其注重踢脛骨之迎面骨,起腿低而勁又突發短促,故稱「寸腿踢」,屬於跌技,征南派內家拳及太極拳均注重「寸腿踢」,傅公鍾文當年隨楊澄甫老師縱橫天下,憑此技折服多少名手,晚年仍對此技津津樂道。 五、左右分腳斠解 「左右分腳」勢,簡稱「分腳」。凡拳勢中有「左右」兩字者,皆指左式與右式而言。分腳,一名「翅腳」,系指兩腳以腳尖或腳背先後向左右分踢,伸展自然,安適舒展,身心雙暢,其勢如飛鳥展翅,翱翔於藍天;勁貫腿足,意注四梢,其像如蒼鷹搏擊於長空,故名。此式原名「踢腳」,乃是用腳尖向上踢,故《太極拳體用全訣》說:「左右分腳脅下刺,捋來架去伺隙襲。」一個「刺」字形象地刻畫了腳面繃平以腳尖踢出的特點。武式、孫式太極拳仍有「踢腳」「起腳」之名。起腳,原是武術使用腿法的通稱,此外專指分腳。吳、武、孫、陳等式太極拳另有「二起腳」,別名「鴛鴦腿」,除陳式原由外功拳的箭彈腿發展而來,其餘只是轉身蓄勢再起腳而已,難度均不大。然雖難度不大,仍須注意若干技術要領。首先右左分腳的方向要正確,右分腳向東南,左分腳向東北。為了使分腳的方向正確及發勁得力,首先要注意獨立支撐腿收胯屈膝,拳樁穩健如植地生根,而又不完全站煞,實中有虛。其次,分腳前一定要先提膝,再出腿,同時分手。否則無法調節和維持身體重心的穩定。而分腳起腿的膝(蓋)頭只能朝向起腿分出的方向,這樣起腳提膝出腿,不僅方向正確,而且勁力完整,專注一方,不致因膝部所對的方向不對,而造成「橫擺腿」的現象,引起身體搖晃,從而破壞立身中正。右分腳結束接左分腳,亦同樣先使左腿屈蹲,重心下降,在坐腿的過程中右腿先下落再邁向斜方(東南)。手既不能停滯,腳也不能停頓,動作的虛實、開合、起落,都要「意氣相連」「上下相隨」「一動無有不動」,充分體現以腰為軸的太極拳特點。做到腰既要像中軍大旗那樣直豎,不俯仰傾側,又要以腰為軸,帶動四肢協調運轉,做到四肢隨腰,內外相合;足隨手運,圓轉如神。分腳時,起腿分出的腳應和與之相應分出的前手方向要一致,兩臂與分腳腿上下成一線,從幾何學的角度來看,應成一平面。兩手分開時的動作基本上由里往外分,而不是由上往下分(微有弧形起落則允許,因這是維持拳術圓潤之需要),也不是兩手往上往外推。兩手的左右分開,和獨立腿的起立(仍微屈膝),和分出腿的提膝,出腿分出相一致。做到眼到身到手到足到,一齊俱到。起腿分腳不能過高或過低,也不能直腿踢起,應該是先提膝,膝頭對準分腳方向,把勁力集中在膝關節,然後節節貫串地通達足尖,徑直向敵脅踢去,避免擺腿現象,以加強發力。左右分腳,起腳提膝出腿不能過快,快則易牽動身體,使之失去平衡。也不能以後仰的方法維持平衡,以致破壞了立身中正。出腿後膝部仍須保持一定的彎曲度。每一次分腳的完成,眼要和身體轉動的方向相一致。眼神要隨主要手的轉動而向前平視,同時關顧上下左右。要以眼領手,眼隨手轉,手眼相隨,四梢相應,神形合一。 《全體大用訣》說:「左右分腳手要封」,則說明我以分腳踢對方脅部的時候,一手必須壓住敵肘捋回,一手暗采敵腕,寓有一個「十字手」法,掤「封」住敵手後再行施著,這樣就可以避免我腿被敵摟住的危險。陳鑫《太極拳經譜》說:「上行下打,斷不可偏」,又說:「聲東擊西,左右威宣。」所以提膝分腳踢出的同時,兩手即左右分開,一齊俱到,同時到位,以稱其勢,以取得「上驚下取」「閃驚巧取」的戰術效果。而此時敵則難兼顧上下,要想抄摟我腿已失先機,為時已晚。 有拳家認為,左右分腳要「先分後踢,兩手分完到位後才踢腳,不是邊分邊踢,也不是分一半就踢,不分完不能踢」。認為「不分開別人擊來的手不能踢腳,因為對方還有防守和攻擊的機會。」這樣的說法,粗看似有道理,實則似是而非。主要的原因是對用法不甚明了。請看楊澄甫著《體用全書》敘述右分腳用法:「……隨將右腳提起。腳尖與腳背平直向敵人左脅踢去。同時兩手側立。向左右平肩分開,以稱分腳之勢。」這段話是寫得明明白白的。「同時」兩字明確說明,兩手向左右平齊分開,是和踢腳同時進行的。兩手向左右平肩分開的主要目的是「以稱分腳之勢」,其次是擾亂對方視線,起分散對方注意力的作用。因為手腳同時從同一方向出擊,對手的目光首先接觸到的是離臉面較近的手,於是上面「分手」的動作迷惑了對方的攻防,而有利於我下面「分腳」的真正進攻。充分體現了《拳經總歌》所說的「聲東擊西」「上籠下提」,即「上驚下取」「閃驚巧取」的戰術運用。而決不是用來「分開別人擊來的手」,亦不是「按擊進攻」。所以不存在「先分後踢」的理論和實戰依據。當然「先踢而後出手」者的說法更令人莫名其妙。故《太極拳體用全訣》曰:「左右分腳手須封,捋來採去伺機攻,上驚下取脅下踢,手腳齊到始成功。」(圖五1、圖五2、圖五3、圖五4、圖五5) ... 圖一 右分腳之提膝(寓十字手) ... 圖二 右分腳之定式 ... 圖三 左分腳之提膝一(寓十字手) ... 圖四 左分腳之提膝二(寓十字手) ... 圖五 左分腳之定式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fit/9vbpoj8.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26982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仁愛鄉心臟無力感看什麼科花壇打嗝中醫推薦埔鹽焦慮不安治療有效中醫診所田中情緒緊張中醫推薦
埔里不用安眠藥治療改善中醫診所 彰師大附近推薦消化功能異常看什麼科 很多人都在這鹿港中醫診所看好的,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水里胸悶改善中醫診所 中寮自律神經失調治療中醫 治療效果不錯的彰化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水里腎臟功能異常看什麼科 南投肌肉、關節莫名痛治療中醫 大家都推薦這間南投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溪湖晚上淺眠看什麼科 芬園憂鬱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很多人都在這鹿港中醫診所看好的,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r45ee32r 的頭像
    err45ee32r

    我的3C故事.

    err45ee32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